據路透社報道,美國第一摩托車品牌,哈雷戴維森周四宣布,將在泰國羅勇府設立制造廠,以更好地服務飛速發展的東南亞市場。
哈雷并沒有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。哈雷戴維森公關經理Katie Whitmore表示,工廠預計明年年底開始生產。在泰國建廠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東盟國家和中國的響應速度和競爭力。
據介紹,這家工廠將采用CKD(全散件組裝)的方式進行生產,而且并不會影響到美國工廠的銷量。近年來,哈雷戴維森一直渴望,國際業務能占其年銷售額的一半。
但消息曝光后,也遭到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(United Steelworkers )強力反響。他們認為哈雷公司此舉,不僅傷害了大批美國勞工、也讓數十萬名哈雷車迷感到困惑。
事實上,雖然美國和加拿大地區仍是哈雷最大的消費市場,也擁有大量死忠的粉絲,但比起其他地區,銷售量卻逐年下滑,讓哈雷公司必須做出改變,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中繼續生存。
在哈雷看來,美國的銷售已經呈現出弱化的趨勢,但亞太地區的經濟卻在不斷擴大,中產階級不斷增長,消費者消費支出趨勢樂觀,是一個增長型市場。
目前哈雷在美國有五家工廠,位于威斯康星州,密蘇里州和賓夕法尼亞州。
此外,哈雷在印度(2011年投產)和巴西同樣有CKD工廠。特別是在印度投產一家工廠后,大大提升了哈雷在當地的市場競爭力。按照政策,印度的進口摩托車需要征收100%的關稅。
哈雷不選擇在中國,而選擇在泰國建廠,似乎又是一個讓國內摩托車愛好者悲喜交加的消息。
讓人悲傷的是,在這一波的全球制造業轉移中,中國已經徹底失去了國際一線摩托車品牌進駐投資設廠的機會。目前,這些企業都在東南亞找到了好歸宿,那里的政策更加開放,市場更廣闊,人工成本也更具優勢。
而我們暫時還無法享受到“物美價廉”的“國產哈雷”。
去年12月份,國家發改委新發布的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》中,正式取消“摩托車生產制造領域準入”的限制。然而目前看來,限制國際一線品牌進入國內設廠的,已經不是國家層面的產業政策,而是各地管理部門的禁摩規定。
而東盟的零關稅政策,是國內摩托車愛好者們最后的慰藉。
借著這個政策的東風,未來在泰國生產的哈雷摩托車,將有望以零關稅的方式進入中國。哈雷降價還是有希望的。
畢竟,川崎有競爭力的價格策略,已經全面鋪開了。
按照目前國內對摩托車的關稅設定,哈雷未來從泰國引進國內的摩托車,成本將有望降低20%以上。